中国煤炭网 - 煤炭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新闻 | 政策新闻 | 生产新闻 | 运销新闻 | 进出口新闻 | 企业新闻 | 安全新闻 | 资源新闻 | 国际新闻 | 市场分析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煤矿安全 > 【东看西看】环保先锋德国重返“煤炭时代”,能给中国什么启示?
L.biz | 商业搜索

【东看西看】环保先锋德国重返“煤炭时代”,能给中国什么启示?

信息来源:coal123.com   时间: 2022-07-23  浏览次数:28

中新经纬7月21日电 (宋亚芬)在巨大的能源供给压力面前,德国最终重返“煤炭时代”。

近日,德国通过一项新决议,将重启16座化石燃料发电厂并延长另外11座发电厂的运行许可。不过,德国总理朔尔茨仍强调,燃煤发电在德国所占的份额不会持续增加,目前采取的只是应对天然气供应瓶颈的临时性应急措施,德国不会以牺牲气候目标为代价。

环保先锋向现实低头

德国一直是欧洲的环保排头兵。2022年3月,德国政府曾提出新的立法草案,将“完成100%可再生能源供给,放弃化石燃料”的目标日期从2040年提前至2035年。不过,仅时隔3个月,由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就让德国政府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德国经济部数据显示,德国55%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为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德国能源供应陷入窘境。近日,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提升天然气紧缺警戒级别,启动德国天然气紧缺应急方案第二级“警报”,把天然气定义为“稀缺商品”。据媒体报道,为了节约能源,德国大量城市建筑关闭了外照明,压缩秋季供暖,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甚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民众少洗澡。

德国要面对的不仅是天然气供应的不足,还有高昂的价格。德国联邦统计局6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德国5月德国能源价格较2021年同期上涨87.1%,其中天然气价格同比涨幅为148.1%。

在此情况下,德国政府终于顶不住压力,通过决议重启化石燃料发电厂。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中新经纬研究院表示:“德国短期重启煤电,我觉得是比较正常的,因为他确实没有其他办法,中长期应该还会往新能源方面去走。”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室主任朱彤看来,德国的这一举动也并不奇怪。他直言:“没有天然气怎么办?总得有能源供应。所以一方面德国要重启或推迟一些燃煤电厂的退出,另一方面要加大从其他国家的进口。”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理事张建红也对中新经纬研究院强调,在生存与发展之间,德国也只能选择前者。但大规模启用火力发电,不仅无法压缩开支,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这意味着欧洲的激进环保政策被抛之脑后。

不过,张建红推测,德国等欧洲国家目前转向煤炭应该是暂时性的,目的是为能源清洁转型争取时间,以便提出更可持续的长期解决方案。

林伯强也认为,这种短期的行为会延续多久,主要还是看俄乌冲突的解决时间,但煤电最终肯定是要退出的。“今后各国都要面临这个问题。要实现碳中和,煤炭就必须退出。”

欧洲能源困局的启示

由于在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进展迅速且能源系统运行稳定、高效,德国等欧洲国家一直是各国进行能源转型的学习标杆。而这次的危机则暴露了欧洲能源体系的一些问题。

据张建红介绍,为推进碳减排,欧洲近年加速绿色转型,与之相伴的是传统能源产能日益枯竭,自给率低下导致能源体系稳定性脆弱。虽然德国等欧洲多国重新加大了煤炭使用,但欧洲的煤炭供需矛盾并不亚于天然气。

张建红认为,受制于产能、运力和煤炭发热值等因素,欧洲缺煤的现状短期内也很难缓解。而全球煤炭市场供需紧张的态势或将持续,煤炭价格也可能会进一步升高。因此,欧洲重启更多燃料发电厂解决能源危机也非易事。

在气候目标及自身化石能源禀赋受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无疑是大部分国家的选择。德国也不例外。德国联邦政府已制定《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计划加快风能和太阳能(000591)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进度。

不过,林伯强指出,目前风电、光伏发电都是不稳定的,未来怎么来维持可再生能源的供给稳定是一个核心问题。

根据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的数据,2019年,风电在德国公用发电量中的比重从59.2%到2.6%不等,同一年,太阳能也曾达到过25%的峰值,但最低时仅为0.3%。

但林伯强也强调,“如果可再生能源的供给稳定处理好了,就可以一劳永逸,既满足低碳发展,也满足人们的能源使用需求。”

具体到中国,张建红指出,“欧洲能源危机告诉我们,能源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对于中国的能源体系建设,张建红建议,一是锚定“双碳”目标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能源供应体系。尤其是要建立多元化能源供应链,在能源系统各层级上尽可能地降低对外依存度,通过技术手段、政策手段从根本上提升能源系统的抗冲击、抗风险能力。二是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挥清洁煤电的基础保障作用。中国的能源分布状况决定了短期内中国很难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因此正确认识用煤与减碳的关系,在协同推进能源供给安全和低碳转型中十分关键。三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既是能源电力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四是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实现电能对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再电气化”是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路径。在生产端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同时,消费端也要实现电能对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原创,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孙庆阳

编辑:王永乐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煤炭网证实,仅供您参考